一、日常维护要点
传感器与管路检查
每月用高压反吹气源(压力≥0.35MPa)清洁皮托管,防止颗粒物堵塞;若部分堵塞,可多次吹扫。
每季度检查连接软管是否松脱、积尘或电磁阀漏气,确保管路密封性。
定期清洁冷凝器,避免散热不良导致设备过热。
电气系统维护
每3-6个月进行手动或自动零点校准,消除零点漂移。
检查220V供电线路是否断路、短路或接触不良,确认电源开关和保险丝正常。
用万用表测试设备内部24V开关电源输出,若无输出需更换电源。
环境与介质管理
确保设备安装环境温度在-25℃至65℃之间,避免高温或腐蚀性气体损伤传感器。
检查加湿器贮水,每月更换并清洗加湿水盘,防止水质污染。
二、故障诊断与处理
温度异常
显示0℃或274℃:检查PT100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板连接是否松动、虚接或接错线序;用万用表测量PT100电阻值,通过公式“实际温度=(测量阻值-100)/0.385”判断是否损坏,若偏差过大需更换传感器。
显示与实际不符:确认设备温度输入模式(PT100或热电偶TC)与现场配置一致,必要时进行温度校准。
流速或压力异常
显示为0、满量程或数据波动大:检查皮托管是否堵塞,疏通后确认差压变送器、压力变送器数值是否正常;排查管路松动或电磁阀漏气问题。
反吹失败:检查反吹气源压力是否≥0.35MPa,若压力正常但反吹失败,可能是反吹压传感器损坏,需更换。
设备无反应
若电源和开关电源均正常但设备无反应,可能是电路板损坏,需联系厂家更换。
三、延长寿命技巧
规范操作
避免频繁开关机,减少设备负载波动;设置温度参数时缓慢调整,防止温度骤变影响传感器寿命。
定期检查通信线缆是否破损、松动或受干扰,确保设备与上位机通信参数一致。
深度保养
每半年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制冷系统压力、电气系统线路连接等。
每年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压缩机、温度传感器等关键部件进行校准和保养,保障控温精度。
环境优化
选择具备宽温运行特性(-20℃至70℃)和IP65防护等级的设备,防止灰尘和水汽侵入。
避免设备长时间处于振动或温变干扰环境,确保安装位置平稳、通风良好。